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到2020年,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。要實現這一倍增目標,難點在農民,除創造條件增加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外,更重要的是穩定增加農業經營性收入和農民工資性收入,而先進生產工具的應用和新型農民的有機結合則是根本途徑。”1月22日,河南省十一屆政協委員、省農機局局長張開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。
張開倫指出,當前,農業生產方式、農民生活方式和農村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,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、農業勞動力數量不斷減少、素質結構性下降等問題日益突出。今后“誰來種地”、“怎么種地”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。
張開倫說,農業機械化程度的高低成為決定農民種植意愿的重要因素,加快機械取代人力成為當務之急。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,為實現農民收入倍增目標給力助推。他說:“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替代人力的作用,在盡快實現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同時,加快發展經濟作物、設施農業、畜牧水產和林果業機械化,推進農業機械化向更寬領域、更大深度、更高層次上發展。
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應用農業技術的作用,優化提升農機裝備結構,加快發展大功率、高性能、多功能、智能化農業機械,推進農機農藝融合、機械化信息化融合、提高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。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推動規模經營的作用,加快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、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,構建完善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,不斷創新訂單作業、土地托管、土地租賃等服務模式,推進農業規?;?、集約化、標準化、產業化經營。”
總之,農民收入倍增,農業機械化肩負重任。